“文物守护小使者”活动奖项出炉啦!孩子们的作品有创意,有感情,有深度!

  • A+

  由南京市博物总馆、宁波银行南京分行与南京晨报共同打造的南京“文物守护小使者”大赛活动于2022年暑期开启。活动启动以来,收到了来自南京市多所中小学的大量来稿。孩子们的作品,饱含感情,富有创意,精心制作,一些优秀作品还显出孩子们独到的角度和深度。经过几位专业评委从作品主旨、宣传成效、作品质量等方面对孩子们的作品打分,评出了作文、美术、视频类的奖项。

  评委之一——南京城墙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肖瓛表示,该活动鼓励了孩子们去深度接触文物,从文物中去了解南京的历史文化,让文化自信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绘画、写作、讲解等不同的评选方式,让他看到了孩子眼中的历史——历史既可以被看见,也可以被听见;既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孩子眼中的历史如何被呈现!

  

  优

  秀

  作

  品

  

  金陵城的守护者——南京城墙

  我的爷爷住在西安,那里的城墙四四方方。而我家在南京,这里的城墙参星斗,应天象。它依山而建,蜿蜒如龙,绵延35公里长勾画出南京龙蟠虎踞,秀丽雄壮的英姿。

  城墙城墙有多长,恰似长江天际流。一砖一城,城墙像坚实的臂膀,默默护卫我大明京师都城。古城墙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巍然耸立,墙体完好没有开裂。通过参观城墙博物馆,我了解到这秘密就在于这一块块坚实的城砖。一块方方正正的城砖凝聚了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和智慧创造。一块城砖的诞生要历经选土、练泥、制胚、装窑、烧窑和出窑六步。制砖的泥料要选择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的黏土,堆放后经日晒雨淋使其中的颗粒分解,再过筛,然后用暴晒后的水去除酸碱成份,再经过人或牛的反复踩踏去除气泡,最后才能将砖泥填入城砖模具中制坯,在砖坯上模压刻画出砖文。每砖均有铭文,标明此砖的产地、造砖负责人及造砖者信息,验收时也要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标准。除了常见的青砖外,南京城墙偶尔能见到白瓷砖。它们都来南京城墙的一个重要“娘家”江西袁州府。这种城砖是使用了高岭土烧造而成,数量稀少被视为明城砖中的极品。烧制的窑也非常可爱,圆乎乎的像个大馒头。

  城门城墙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这首是南京的老老少少都吟唱过的歌谣,我也是脱口就来。南京城墙历经600多年风雨的冲刷和岁月的洗礼,竟然都没有倒下去。它不仅是世界最长的城墙,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坚固的古城墙之一。秘密就在于南京城墙放弃了传统的夯土或土石混合的方式,改用砖石结合。这种砖石结构足以抗住当时大炮的攻击。古代虽然没有水泥混凝土,但在古代也有黏合剂。古人用糯米熬成汤然后再混合沙土、石灰,就可以制造出极强的黏合剂,黏合砖石可以保持数百年不变质。强度甚至比现代水泥还牢固。

  今天,每一位来到南京的人都会庆幸南京保护住了这个完整的古代城垣。让我们在百年后还能与历史对话,数百岁高龄的老城墙,今天他依然张开怀抱守卫着这座美丽的南京城。我们当代少先队员要学习这“一块砖”精神,就要做到像城砖一样方方正正,紧守原则,坚守正道。我们更要保护这一块砖,守护南京城墙,守护每一块砖。这是我们最自豪的坚守,让我们回馈给古城墙最好的爱,最深沉的守护。

  张浩宸

  记者了解到,张浩宸的爷爷在西安,两个古城都有着明城墙,爷爷常会带着他去城墙上骑车。因此他对明城墙有着格外深厚的感情。并把这种情感写进了作文中。

上一篇:践行使命担当 奋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民进答卷”

下一篇:七年级人教版语文《春》课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