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2019年6月7日11时30分
浙江语文高考结束
叮~~咚~~
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来啦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网友们迅速化身为点评员
↓↓↓
@ 早起早睡赚钱买岛:我怎么觉得和2015年的《文章与人品》很像。
@ 猫尼卡:“生活”最大的读者就是父母,父母的话,敢不听?
@ K.K.LovSky:
我觉得这个作文题,应该由在外地读大学的回来写,估计能把阅卷老师写哭。
作家应该为读者写作
还是为自己写作
这道充满辩证性的作文题
仿佛更该是抛给作家的一道题目
他们怎么回答
新少年作文赛总评委余华说
很难为读者写作
作家余华是钱江晚报新少年作文大赛连续三届总评委,看过很多学生习作,对于学生作文也颇有见解。昨天,他也谈了自己对“作家”和“读者”这个问题的看法。
“经常有人来问我,你是否为读者写作?这个是没法回答的。”余华对记者说,“我的读者不止一个人,读者都是不认识的人,你无法征求读者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作家是无法为读者写作的。”
不过,他又说,作家又肯定是为读者写作的,这个读者就是自己。
余华相信所有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都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写着写着觉得写得不好。而当你在修改时,你自己就是一个读者的身份,在帮你把握分寸。
在他看来,这个读者非常重要。“如果这个读者读的都是托尔斯泰、鲁迅、欧阳修或者海涅这样优秀作家的作品,那他肯定是非常优秀的读者。在看自己写的东西时,他就会不断地质疑,逼着自己写得更好。好的阅读才能产生好的写作。”
“写作跟人生是一样的,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不知道将来会写什么。”余华的这句话,或许很契合昨天的浙江高考作文题。
余华谈自己的高考,落榜后开始写作
余华曾经把自己的高考经历写成一篇《19年前的一次高考》。他是1977年高中毕业的,刚好遇上恢复高考。“那之前只有工农兵大学生,就是高中毕业以后必须去农村或者工厂工作两年以后,才能去报考大学。当时我们心里都准备着过了秋天以后就要去农村插队落户,突然来消息说我们应届高中毕业生也可以考大学,于是大家一片高兴,都认为自己有希望去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生活,而不用去农村了。”
余华记得,当时在高考前就填写志愿了,班上有几个同学填写了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成为当时的笑话。“不过那时候大家对大学确实不太了解,大部分同学都填写了北大和清华,或者复旦、南开这样的名牌大学,也不管自己能否考上,先填了再说,我们都不知道填志愿对自己能否被录取是很重要的,以为这只是玩玩而已。”
“我没有考上大学,我们那个年级的同学中,只有三个人被录取了。”所以,同学们在街上相遇的时候,都是落榜生,大家嘻嘻哈哈地都显得无所谓,落榜的同学一多,反而谁都不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