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全国两会期间,“体教融合”是体育界代表委员们口中提及最多的词之一。
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建议提升体育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权重,每个孩子接触熟悉2-3个运动项目;速度滑冰奥运冠军张虹呼吁体教融合是补齐青少年体育短板的重要举措;田径奥运冠军刘诗颖表示,希望增强中小学对于体育课的重视;射击奥运冠军陶璐娜建议体育应与当下新兴的人工智能设备相结合,在校园中更广泛地普及推广……
其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冬奥会首枚金牌得主杨扬的提案引发了诸多讨论。
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体育中考虽然强化了学校、家长及师生对于体育的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跑偏”的现象。
在杨扬看来,中考体育到了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的时候。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冬奥首金得主杨扬 图/受访人提供
中考体育跑偏了
公开信息显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0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提出,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还提到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
《意见》还提出阶段性目标,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
在调研中,杨扬发现,随着体育中考制度在全国的落地和推进,学校体育学科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学校、家长及师生对体育更加重视,这是政策导向有利的一面。但同时,体育中考也逐渐出现了结果导向等“应试化”倾向,甚至暴露出作弊等问题。
“有些家长和学校往往平时不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仅仅在意体育考试成绩,且只在临近体育中考时才让学生针对备考,去进行超负荷突击、强化训练。这并没有从本质上提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没有遵循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反而可能对孩子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和严重伤害。”杨扬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在杨扬看来,体育中考现有的项目设置和测试内容相对单一,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而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既考虑到运动的多样性,又兼顾孩子的个体差异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特点,值得长线去探索研究。
基于此,杨扬建议对现行体育中考项目进行一些动态调整,尽量采用一些“抽考+选考+必考”的方式,以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另外评价方式也需要改革。“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真正体现以体育人的目的。”
杨扬表示,过去几年自己一直在呼吁教育部门尽快把校园赛事做起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破除以“体育中考”为靶向的错误意识和导向。
“真正的体育运动一定要有互动、有对抗、有规则,这样才能体现运动的价值。”
杨扬的提案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的赞同,陈伟志认为这和自己的提案《防止体育应试化 推进体育评价改革》不谋而合。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 图/受访人提供
陈伟志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2020年出台《意见》部署具有十分精准的导向,但同时也伴随出现了两大不良倾向。
“一方面是不少学校组织体育教学,就围绕体育中考测试项目展开,对学生进行‘应试’训练。这不但令体育课堂枯燥乏味,而且背离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与提升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应试体育’也加重了家长们的负担。把体育纳入中考,在不同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学生家长对校外体育培训的需求,这不符合‘双减’精神。”
陈伟志在提案中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即通过一些改革逐渐降低体育中考统一测试分值及权重,代之以过程性考核、评价作为体育中考成绩,未来直至取消体育中考统一测试。
体育教师:先别着急取消
当陈志伟的提案在社交媒体发酵后,不少网友表示赞成取消中考体育统一测试。